(斯波 伍家良)2023年4月,被福建省委、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劳动模范”称号的严国圣事隔两年2025年4月,荣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。
这位劳模到底何许人也!他是福建省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,高级经济师,同时也是莆田市第八届人大代表,还兼任福建省农产品市场协会副会长、莆田市劳模协会常务副会长等社会职务。他曾获得“中国杰出青年农民提名奖”“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”; 他拥有 “艰苦奋斗,实干是金” 的企业精神,他坚守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,他勇毅创新,将把获得的荣誉转化为前进的动力,带领团队在产业报国的道路上继续努力。
今年4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。他在京接受表彰,这不仅是对他三十余载扎根农业、带领乡亲致富的肯定,更彰显了一位民营企业家“产业报国、反哺桑梓”的使命担当。如今再添“全国劳动模范”这一崇高称号。他的故事,是一部从泥土中生长、在浪潮中搏击的奋斗史诗,更是一位企业家心怀家国、勇担责任的生动写照。
从“泥腿子”到产业领军人:蹚出一条富民强农之路
1993年,28岁的严国圣蹬着一辆满载腌菜坛子的摩托车,在集奎村的石板路上颠簸前行。彼时,他心中只有一个朴素的信念:“要让地里的菜帮乡亲们过上好日子。”三十年后,他创立的红太阳公司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,拥有7082亩标准化原料基地,年产值超10亿元,带动4930户农户增收致富。
创新模式,让农民变“股东”:严国圣首创“龙头企业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的产业帮扶模式,让农民从“靠天吃饭”变成“抱团发展”。在莆田南日岛,海带养殖户老陈感慨:“以前一年到头挣不到5万块,现在跟着红太阳学技术、签订单,年收入30万不算稀奇。”
跨省协作,让“土疙瘩”变“金豆子”:在闽宁协作中,严国圣投资1.2亿元在宁夏西吉建设4万吨土豆加工厂,让黄土高原的土豆走出大山,成为国际市场的“黄金薯条”。该项目直接带动当地3000多户农民增收,成为东西部产业协作的典范。
家门口就业,让乡村焕发新活力:在莆田,600余名农民变身产业工人,1200个家庭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。严国圣常说:“乡村振兴不是口号,而是要让乡亲们真正富起来、留下来。”
科技赋能传统农业:让“海带”成为“中国名片”
走进红太阳·中国海带产业园,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,机械臂精准抓取海带,每小时产出3万袋即食产品。这里,藏着严国圣“把海带吃干榨净”的执着。
技术创新,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:首创即食海带核心技术,成为全国80%头部品牌的独家供应商、革新传统日晒工艺,让海带保质期延长3倍,产品远销欧美、东南亚、建成国内首个海带主题馆,年接待访客超3万人次,推动“工业+文旅”融合发展。
标准引领,掌握行业话语权:严国圣主持制定4项国家及行业标准,拥有80余项专利,让福建海带、芥菜从地方特产升级为“国标产品”,在国际市场上打响“中国制造”品牌。
反哺桑梓,大爱无疆: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担当
严国圣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,更是一位心怀大爱的社会公益践行者。
教育扶贫,点亮希望之光:在莆田六中,“国圣奖学金”已连续颁发11年,累计资助贫困学子超2000人。他说:“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根本,再穷不能穷教育。”
孝老爱亲,温暖职工家庭:他在企业内部设立“职工父母养老金”制度,每月为员工父母发放800元养老补贴,让孝道文化融入企业管理。
危难时刻,彰显家国情怀:从汶川地震到新冠疫情,他累计捐赠500万元物资,并多次组织企业员工奔赴一线支援。
建言献策,推动政策惠农:作为人大代表,他提交的10余项“三农”提案被纳入政府惠农政策,真正让农民享受到政策红利。
一位新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坐标
严国圣用三十年的坚守证明:劳动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财富,更在于造福社会。从田间地头到产业报国,从技术创新到乡村振兴,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——“执着专注、精益求精、勇于创新、甘于奉献”。
他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企业家,不仅要有商业智慧,更要有家国情怀;不仅要追求企业效益,更要扛起社会责任。严国圣,正是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“时代奋斗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