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

三亚举办“老人与海”社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展:乐享学习成果 绽放银龄风采

春日的鹿城迎来一场特殊的文化盛宴。3月24上午,三亚大东海1号港湾城内,百幅银龄学员作品惊艳亮相,为期三个月的“老人与海”社区教育实践活动迎来收官。这场以“乐享学习成果 绽放银龄风采”为主题的成果展,不仅为老年群体搭建起知识更新的桥梁,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“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为”的深刻内涵。

作为三亚响应国家老龄战略的具体创新实践,本次活动由三亚市教育局联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推出,整合多方资源搭建起“文化传承、现代技能、艺术修养”三大教育模块,旨在为社区居民、老年群体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展示平台,充分挖掘“候鸟”人才与“银发”精英的示范引领作用,促进三亚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建设。

活动自1月14日启动以来,通过“适老化课程+文化实践”的创新模式,精心设置12门特色课程,覆盖文学、绘画、书法、摄影等领域,特邀专业师资开展系统教学。课程设计充分考量老年群体需求:既有《提升银龄媒介素养,参与维护网络信息安全》等数字时代必修课,也有《锦绣非遗——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》非遗传承实践;从《演讲朗诵主持艺术》到《海南海洋文化》、《三亚史、海南史》研习,每个课程都精准对接银龄群体的兴趣点和知识盲区。据统计,活动累计吸引400余名学员参与,平均年龄60岁,最高龄学员达82岁,包含候鸟老人、本地社区居民等多元群体。

展览现场,67岁的退休教师孙锦琳轻抚自己的美术作品《三亚河守护老人》,向记者讲述创作故事。这位来自东北的候鸟老人感慨:“在三亚不仅找到了第二故乡,更实现了知识价值的二次绽放。”与她一样,百余位学员通过美术、书法、摄影等艺术形式,将三个月所学凝练成100余件展品,以独特视角展现海南文化魅力。

这种“老有所学”到“老有所为”的转化,恰似春风化雨滋润城市文脉。来自内地的候鸟学员陈红利表示:“参加‘老人与海’活动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。特别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课程,让我感受到了海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,希望将来我也能有机会学习绣出精美的黎锦图案,为传承发扬三亚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。”58岁的东岸社区居民崔金风则说:“活动让我重新找回了学习的热情,特别是《三亚史、海南史》课程,让我对家乡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。”

三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活动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实践。未来将持续加大老年教育投入,丰富老年教育内容,创新老年教育方式,满足老年人群多样化的学习需求。同时,将积极推动老年力量在传承非遗文化、讲好三亚故事、助力乡村振兴、参与基层治理等领域发挥余热,让“老有所为”成为鹿城大地的最美风景。

“老人与海”社区教育实践活动由三亚市教育局、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主办,由三亚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、三亚市文化馆、吉阳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、三亚红色娘子军演艺公园景区、亚龙湾国际玫瑰谷、三亚1号港湾城承办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

为您推荐

返回顶部